流量(Q):流體在一定時間內通過某一橫斷面的容積或重量稱為流量。用容積表示流量單位是L/s或m3/ h ;用重量表示流量單位是kg/s或t/h。
流速(V):流體在管道內流動時,在一定時間內所流過的距離為流速,流速一般指流體的平均流速,單位為 m/s。
流量與管道斷面及流速成正比,三者之間關系:
Q=SV
其中 Q — 流量(m3/ h );
S — 截面面積(m2);
V — 流體平均速度(m / s)。
或將S拆分后,變成:
Q =(π D2)/ 4 * v *3600 (m3/ h )
式中 Q — 流量(m3/ h);
D — 管道內徑(m);
V — 流體平均速度(m / s)。
根據上式,當流速一定時,其流量與管徑的平方成正比,在施工中遇到管徑替代時,應進行計算后方可代用。例如二根DN50的管并不能取代一根DN100管,從公式得知DN100的管道流量是DN50管道流量的4倍,因此必須用4根DN50的管才能代用1根DN100的管,如此類推。
管道的流速是任意設定的嗎?不是。從流體力學可知當管內介質流速越大則阻力越大。當流速越小時,雖然流動阻力小了,對于同樣的流量所需要的管徑卻大了,造成設備成本的升高。于是人們考慮到這兩條因素取了一個合理的流速稱為經濟流速,人們根據流量選擇管徑就是依靠經濟流速計算得出的。
介質為水時的常用經濟流速:
(1)離心泵吸水管(管徑小于250mm) :1至2m/S
(2)離心泵吸水管(管徑大于250mm):1.5至2.5m/S
(3)水廠或泵站出水(管徑小于250mm):1.5至2m/S
(4)水廠或泵站出水(管徑250~1600mm):2至2.5m/S
(5)水廠或泵站出水(管徑大于1600mm):2至3m/S
(6)輸(給)水管道(管徑100~500mm):0.6至1.4m/S
(7)輸(給)水管道(管徑600~1000mm):1.5至2m/S
(8)輸(給)水管道(管徑1200~2000mm):2至2.5m/S
(9)配水支管:0.6至1.2m/S
(10)低壓管道和排水管: 0.1至1m/S